01

October, 2020

AI數位來做守門員 超前部署防骨折

失能的源頭是臥床,臥床的源頭是跌倒,跌倒的源頭是骨質疏鬆,很多人等到骨折,才知道自己骨質疏鬆,「保密防跌」,必須提早佈署。

骨質疏鬆患者容易因輕微的摔跌震撞就骨折,二次骨折比率高達50%,造成臥床失能。骨質疏鬆症學會過去調查發現,8成骨鬆高風險族群未就醫預防或治療,醫院對高危險族群展開「保密防跌」大作戰,以科技找出潛在骨鬆病人,提早防治,達到「降低高齡失能」的終極目標。

「對骨質疏鬆的人來說,保密防跌是第一要務,」台中榮民總醫院骨質疏鬆防治中心執行長李旭東解釋,「保密」指的是保持骨密度,「防跌」是防止跌倒。

「保密防跌」重要,是因為骨鬆病患發生髖部骨折後,很容易再次骨折。萬芳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陳昱斌說,有的年長者兩邊髖部先後跌斷,有的出院一段時間後因脊椎或手骨斷掉再進醫院,他還遇過病人髖部、脊椎跟手腕同時骨折,「老人家一跌再跌,斷到沒有地方可以斷,很慘。」只能臥床休養。

降低失能臥床風險 提前篩檢找出潛在骨鬆人

行政院主計處指出,2018年國人不健康存活年數為8.4年,一旦臥床,可能就是好幾年。「失能臥床是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榮邦說,前端做好防治,才能避免臨終前臥床多時,維護身為人的尊嚴及生活品質。骨鬆症學會將向政府爭取在現行老人健檢中增設骨鬆症和壓迫性骨折篩檢,從預防面來減少後續醫療費用。

醫療院所從源頭防治骨鬆,一是對已知的骨鬆病患保密防跌,一是往前找出未知的骨鬆病患。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近年來力推「骨折聯合照護服務」,集各科之力共同照護骨鬆骨折病患,並由個案管理師對病患進行追蹤,台北市萬芳醫院及台中榮民總醫院都加入行列,發展出各自的特色。

「以前高齡骨折病人進來,醫院只針對骨折治療,治好了就讓病人回去, 並沒有探究發生骨折的原因,現在我們要找出背後的原因,防止他們二次骨折又進醫院,」萬芳醫院骨鬆與肌少症中心主任郭宜潔說。

全面檢測到院的高齡髖部骨折病患骨密度是聯合照護的重點之一,由於骨質疏鬆與肌少症常伴隨發生,萬芳醫院不只篩檢骨鬆也篩檢肌少症,發現9成5病患骨質疏鬆、5成肌少症,「骨折不能動,必須等骨頭長好,但肌肉很誠實,躺2個星期就萎縮了,肌少的問題愈來愈糟,骨鬆跟肌少可說是髖部骨折的雙子殺手,」陳昱斌說,目前肌少症並沒有藥物可以治療,因此要在跌倒前發現肌少症,在病人還能動時搶救肌肉。

萬芳醫院今年設立「骨質疏鬆症與肌少症照護中心」,篩檢、診斷、治療一條龍,提供骨頭與肌肉質量自費健檢,治療策略除了用藥,也提供套裝營養保健及運動諮詢轉介。

用AI輔助篩檢 6秒鐘測出骨鬆風險

「人工智能(AI)輔助骨鬆篩檢是我們一大特色,」郭宜潔表示,符合國際標準的骨密度檢查儀器是「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但DXA在台灣分布並不平均,偏遠地區民眾要做也沒地方做,而且需要自費1,200~1,800元不等,不少民眾因此卻步。

他表示,一般X光機可以照出骨頭有沒有骨折,但無法照出有沒有骨鬆,萬芳醫院與柏瑞醫公司聯手開發「骨鬆X光檢驗AI輔助篩檢系統」,成為簡易精準的骨鬆篩檢工具。

以一般的X光機照射髖部,再透過AI判讀,6秒鐘就可以告訴受檢者是否有骨鬆風險,評估有風險者再進行DXA檢查,節省民眾時間及金錢。今年萬芳醫院走入社區推廣AI篩檢骨鬆,讓部分民眾發現自己已骨質減少或骨質疏鬆的問題。

柏瑞醫總經理張漢威指出,AI輔助篩檢費用為600元,使用一般醫療院所的X光機及X光巡迴車即可,未來可廣泛用於社區及偏遠地區骨鬆篩檢。

數位化骨鬆中心 結合14個科別追蹤管理

病患高齡化,骨鬆防治是台中榮民總醫院重視的課題,2017年成立骨質疏鬆防治中心,建置骨質疏鬆整合照護系統,透過病歷資料全面數位化,結合14個科別,由專責骨鬆個管師管理追蹤,累計已列管2,000名病人。

台中榮總骨鬆防治中心個管師鄧雅蓮表示,科技力量大,電子病歷數位整合協助找出高風險族群,讓她可以針對目標族群提供骨鬆篩檢、預防及醫療對策,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同時還可追蹤病患回診情況,提升用藥順從性。並可依病患的病史及用藥史,「客製化」專屬注意事項供醫師看診參考,比如提醒醫師安排病人檢測骨密度、留意病人有高血鈣情況,或是病人用藥後有不良反應建議換藥等,訊息透過線上系統設置的溝通平台傳送,醫師看診時電腦即彈跳視窗顯示,提升病患跨科就醫醫療品質。

台中榮總更進一步開辦骨質疏鬆復健運動班,由物理治療師矯正病人不良姿勢,加強核心及四肢肌力,搭配有氧訓練及柔軟度牽拉,增強骨鬆患者的肌力及體力。

針對照護困難的高齡髖部骨折患者,台中榮總成立「高齡髖關節骨折整合照護團隊」,成員之一、骨折創傷科主任陳志輝說,髖部骨折如果延遲超過48小時後才動手術,併發症跟死亡率都大幅提高,因此對60歲以上髖部骨折的急診病患設優先通道,優先檢查、手術及住院,48小時內一定要完成手術。鑑於高齡骨折不只是骨折的問題,還有慢性病及用藥問題,術後配合骨鬆整合照護,有效降低併發症、死亡率,也降低病患二次骨折的機率。

台中榮總推動整合治療1年初步發現,雖然病患當次住院費用及天數並沒有節省,但是因為照護周全,病患出院後1年內再急診、再住院及門診總費用都大幅地降低,顯示防跌有效,也撙節國家醫療資源。

骨密度檢查,關鍵5問

Q1 如何確實得知自己有沒有骨質疏鬆?

檢測骨質密度T值(T-score)可得知是否骨質疏鬆。國際標準是以「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檢測脊椎及兩側髖關節骨密度,以最低數值判定。

醫療院所另有一種「超音波骨質密度儀」可檢測足跟骨密度,但只能篩檢是否有骨鬆風險,確診一定要用DXA。

Q2 DXA檢查骨密度要注意什麼?

DXA檢測骨密度應避免單一檢測脊椎,至少應加上一側髖骨,因為脊椎如果長骨刺,骨刺密度高,會造成DXA計算脊椎骨密度時比實際數值高,有骨鬆卻可能被誤判成沒有骨鬆。檢查時也最好再加上掃瞄脊椎側面,了解脊椎椎體是否脆化塌陷、是否已壓迫性骨折。

Q3 何時應檢測骨密度?

●一般人30~40歲應檢查一次,了解骨質總量
●女性停經時應檢查
●無論男女,65歲時都應接受骨密度檢查,評估老年發生骨折的風險
●慢性病患因用藥可能導致骨質流失,請諮詢醫師是否應檢測骨密度
●年輕人如長期抽菸、酗酒、缺乏運動、有家族病史等,建議提早檢測骨密度

Q4 有骨鬆症,需要多久檢查一次?

骨密度不需頻繁追蹤,有用藥治療2年後追蹤測量即可;無用藥1年後即須檢查。

Q5 檢查骨鬆時,為什麼要抽血檢驗?

必要時,驗血可得知血液中鈣質、體內維生素D及內分泌的數值,做為治療參考。

Top